民国北平的街头巷尾·民国食考

 

追社溯稷

 

“一曰食,二曰货。二者,生民之本,兴自神农之世。”——《洪范》八政

“仓廪实而知礼节,衣食足而知荣辱”——《管子·牧民》

 

“追社溯稷”是E追溯微信平台推出的一档历史美食系列专题,除了以“吃货”的角度探索中国历朝历代的美食佳肴之外,也从古人的智慧中发掘食品安全追溯的妙策良方,看看古人如何从各方各面保证食品安全,诠释“民以食为天”。

 

北平为三百年来满洲旗人聚居之地,往日一般养尊处优的小贵族,除了犬马声色之外,唯有靠吃零食来消磨他们的时光,因此北平各胡同里,售卖零食的小贩之多,为国内任何城市所难望其项背。即到如今,这种风气仍没有随着大清帝国而衰去。假如你和一个没落的爱新觉罗氏的后人,做着邻人,同时你又是一个细心的人的话,你便可以看到他们有时即使剩了少数买米的钱,也要把它拿出来,在门口买一串毫不解饿的糖葫芦吃吃。

我虽然没有荣幸生在这种贵冑之家,但因为前后在北平住了二十年之久,耳濡,目染,口尝之余,对于北平的各种巷头小吃也颇知一二。平日坐在家里,只消听见门外的小贩吆喝一声,就可以辨出他是卖什么东西的,即使他的吆喝非常难懂。现在我把北平各胡同里常可以看到的,同时又为别处所不大有的几种零吃,记在下面,虽然要把它们全部写出来,是至少要费几百张稿纸的事。

 

豆汁

豆汁是北平特有的一种食品,别处的人既没有机会喝它,也没有胃口喝它。它的样子有点像豆浆,但颜色较豆浆稍青,而且豆浆是豆腐的前身,而豆汁却是做绿豆粉条或团粉时剩下的一种液体,经过发酵而成的。它那种酸腐的气味,常给第一次喝它的人以很坏的印象。可是,假使你能硬着头皮喝它一两次,你就会渐渐品出它的妙处来。凡是喝过上等的绍酒或俄国的酸牛奶的人,大概可以想像到它那种酸中带鲜的美味。

在北平,无论你走到哪一条胡同,哪一个街角,你都可以看到一个被一群小孩围着的豆汁担子。担子的一头是一个被炭火煨着的大锅,另一头是一个四方的小案,案上摆着一大盆辣咸菜,以及碗筷之类,喝豆汁的人就围在小案的四周,坐在卖豆汁者所特备一种轻便的小凳上,吸一口滚热的豆汁,吃一口辣咸菜,有些人竟能连喝三四大碗之多。

 

灌肠

灌肠担子在北平也和豆汁担子差不多一样的普遍。担子的一头是一个浅平的锅,锅下面生着火,所谓灌肠,就是用团粉和红曲做成的一种猪肠似的东西,卖时把它切成薄片,在锅上用猪油煎焦,盛在碟内,加上蒜汁盐水,递给主顾。但近几年田为猪油的价钱太高,卖灌肠的人,只好用些杂质的油水代替,臭气熏天,令人掩鼻。

 

扒糕及凉粉

这两种都是夏天的凉食,而且都是在一个担子或小车上一块出售的。扒糕是一种乔麦面蒸成的小饼;凉粉是用团粉熬成的粉条,吃时都须加上芝麻酱,醋二,蒜水,胡萝卜丝,香油等作料。

 

 

大米粥

大米粥是种既好吃又易消化的东西,最宜儿童的口胃。作法系用大麦米、红江豆同时放入锅中,以极微的火熬一夜之久,第二天仍以微火在锅下温着,挑到街上去卖。

 

糖葫芦

糖葫芦是北平的名产,近年他处有仿制者,但都不如北平的好。所谓糖葫芦,其实与「葫芦」毫无关系,而是一串一串的用竹签穿成,而用裹满冰糖的果子,如山里红,海棠果,葡萄,山药,核桃仁之类。制时最难的一步是熬糖,因熬得过老则味苦,过嫩则胶牙也。北平的糖葫芦以东安市场的为最好,但胡同里携篮叫卖者也间有好的。

 

豌豆黄

豌豆黄系以老豌豆煮烂过漏,用石灰点成的一种方形软泥,香嫩可口,也是北平的名产之一。每年三四月间,各胡同里都可以看到卖这种东西的独轮车。

 

炸豆腐

这也是一种「热挑子」,即带着锅炉的担子。锅里所煮的有两种东西,一种是炸豆腐,另一种是「丸子」。炸豆腐,顾名思义,自然是经过油炸的豆腐块,至于「丸子」,那就不是外乡人所能意想得到的了。既不是肉丸子,也不是鱼丸子,却是一种用粉条及「胳肢」(一种用绿豆面制成的一种薄片)炸成的丸子。贩者每日出发前,先把这两种东西用油炸出来,把锅里注满了水,稍加花椒大料,煮沸,把炸豆腐及「丸子」放进去然后出门。遇到主顾买时,就把它们盛到碗里,加上香菜或辣椒汁,即成。这两种东西的价钱都很便宜,但是却没有什么厚味。

 

在牛奶里加上白糖,再滴入几滴白干酒,牛奶便凝成一种冻子似的东西,这就叫做酪。据说这种制法是由蒙古人那里传来的,而最嗜吃酪的是旗人。酪铺在北平很多,较大的酪铺除了门市售卖之外,还派许多人挑着两个大木桶,桶里放着冰,冰上放着一碗一碗的酪,沿街去卖。卖酪的人除了成碗的酪外,还带卖奶卷和酪干,奶卷是一种用干牛奶制成的带馅的点心;酪干是一种用酪炒成的不规则的块状物。

 

酸梅汤

酸梅汤现在已流行到许多城市了,但它发源地却是北平,而且一直到现在,最好的酸梅汤仍旧要到北平来找。酸梅汤的做法很简单:把乌梅放到大量的水里去煮,煮时加上冰糖和桂花,煮好把滓子滤去,加以冰镇,即成。然而怎样把乌梅、水、糖、桂花这四者的分量配得恰到好处,那就是每个制售者的秘密了。

北平的酸梅汤以琉璃厂信远斋所售的最好,但一般人因为它路远价昂,不得不想退一步的办法,向门口的小贩来买。此种卖酸梅汤的小贩多半兼卖些别的东西,或挑担,或推车,过巷时用两个小铜碟在手里相击,丁当作响,非常好听。

 

茶汤及油茶

一个担子,一头是一个热气腾腾的大铜壶,另一头是一个木箱,这便是售卖茶汤及油茶的担子。这两种东西在外乡人看来似乎差不多,但实际却大不相同。茶汤是一种秣子面制成的粉子,卖时如冲藕粉一样,先把粉子用凉水调匀,加上糖,然后用极滚的水来冲。油茶则是面粉用香油或牛骨髓油炒过,卖时用滚水一冲,其用牛骨髓制成者又名牛骨髓茶,据说最富滋养。

 

 

硬面饽饽

在北平,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,往往有一种凄凉而深长的吆喝扰人清梦,那便是卖硬面饽饽的小贩的叫卖声。一般人差不多既不爱听这种声音,也不爱吃这种饽饽,因为它实在太淡而无味了。「饽饽」是北平话,意即「点心」。硬面饽饽,就是用面粉制成的一种点心。这种点心因形状之不同,又有「镯子」、「凸盖」、「馓子」、「白糖饽饽」、「红糖饽饽」等名目,但其不好吃则一也。买它的人,多半是吸鸦片的人或五更饥的患者,半夜两三贴点钟,家中既没吃的,街上又无处可买,不得已而买它聊以充饥。

 

 

追社溯稷,舌尖上的历史

 

版权所有:铜川市商务局
本站所发布的所有新闻、信息、图像均归铜川市商务局所有
未经许可不得下载
铜川市肉菜流通追溯网 陕ICP备19006112号